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日前發(fā)表聲明稱,七國集團已就對俄羅斯石油價格實施限制達成協(xié)議,期待在未來幾周內(nèi)最終確定價格上限的具體實施方案。七國集團將尋求建立一個更廣泛的聯(lián)盟,敦促所有國家承諾在不高于價格上限的情況下進口俄石油。
美西方此舉的邏輯是,迫使俄以低價出售石油,以至于其再也負擔不起維持俄烏沖突所需費用。俄總統(tǒng)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說,這種將導致石油市場嚴重不穩(wěn)定的計劃“十分荒謬”,如果不友好國家真正實施該計劃,俄將開始只向按照市場規(guī)律運行的國家供油。華盛頓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所長勒夫特也認為,限制俄石油價格的想法“相當滑稽”,歐洲人和美國人談論讓俄羅斯以每桶40美元出售石油,但結果將看到國際油價升至每桶140美元,“你不能挑戰(zhàn)石油市場的供求規(guī)律”。
俄烏沖突發(fā)生以來的半年多時間里,包括七國集團在內(nèi)的美西方?jīng)]少拿俄羅斯的石油、天然氣和煤炭做文章。美國、加拿大“理論上”從今年春天就拒絕購買俄羅斯石油,英國6月完全停止進口俄石油和天然氣,而日本以及德國、法國和意大利則大幅削減俄石油進口。5月30日,歐盟宣布從今年12月起禁止通過油輪運輸俄石油及石油產(chǎn)品。然而,實際效果卻讓支持制裁者很是失望。自2月以來,俄羅斯包括石油、煤炭和天然氣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已達到1580億歐元。與此同時,俄今年1月至7月經(jīng)常賬戶盈余高達1670億美元,是去年同期的3.34倍,全年有望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。盡管俄化石燃料出口量下降,但收入?yún)s遠高于前幾年,原因在于今年平均化石燃料價格是2021年同期的兩倍多。
根據(jù)七國集團此次確定的價格上限構想,俄出售的石油每桶價格將被限制在40至70美元之間,比市場價格便宜許多。然而,俄不會坐以待斃。一方面,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(nèi)將完全切斷對不友好國家的原油供應。此舉雖不至于讓全球能源市場崩盤,但國際油價恐在短時間內(nèi)會飆升至每桶140至160美元,并最終穩(wěn)定在每桶120美元左右的高位。另一方面,俄可以采取“不對稱作戰(zhàn)”,動用歐洲人所說的“天然氣武器”。目前,歐洲已開啟全部天然氣地下儲存設施。但問題在于,他們從哪里取氣?從哪條管道取氣?進入冬天,歐洲人將不得不動用天然氣儲備,庫存天然氣將迅速減少。其結果,很可能在恐慌浪潮中讓天然氣期貨價格飆升到1萬美元/千立方米。跋前躓后,美西方、特別是歐洲國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。
事實上,七國集團僅占全球GDP的45%左右,比30年前減少了70%,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無法做到一手遮天。就連美國的權威分析人士也認為,西方世界高估了自己的實力。勒夫特指出:“這就像在酒吧里,我和我的朋友向老板提出限制啤酒價格的要求。老板說他不會賣啤酒給我們。我們坐在這里很開心,我們不喝啤酒,但我們觀察到酒吧已經(jīng)坐滿了,每個人都喝了很多啤酒。這時,我們有一個問題:下一步該做什么?”
中國、印度、印尼等許多國家不支持美西方對俄政策,反對進一步限制和禁運。美石油巨頭、聯(lián)合煉油公司總裁卡齊馬蒂迪斯說,“我們對俄羅斯人所做的一切都變成了漫畫,不起作用”。首先是印度、中國不支持七國集團的計劃。俄羅斯已取代沙特阿拉伯,成為印度目前第二大石油供應國,印度仍將俄石油以相當可觀的價格轉售給西方。據(jù)國際能源署數(shù)據(jù),俄羅斯7月份對美國、英國、歐盟、日本和韓國的出口每天下降220萬桶,但其中2/3被轉移到中國、印度等其他國家。與此同時,美國商人正巧妙地繞過制裁積極購買俄石油。就連《華爾街日報》也不得不承認,美國石油貿(mào)易商違背美國國務院意愿,隱瞞了俄石油的來源地并將其運往美國。
美分析機構“能源情報”的專家預計,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每天將增加230萬桶,略高于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信息署的預測。美國石油行業(yè)鉆探和投資活動的停滯,以及歐佩克國家在俄石油受到壓制的背景下仍不愿增產(chǎn),可能會將油價推高至每桶120美元以上。而美國及其盟友為俄石油設定價格上限的想法,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不穩(wěn)定。如果石油貿(mào)易商能以每桶60美元的價格買到俄羅斯石油,那為何要從別處高價購買;同樣,既然有可能買到便宜的俄石油,那么為何繼續(xù)投資擴大石油生產(chǎn)?卡齊馬蒂迪斯說,拜登政府推動以壓制石油、天然氣消費為特征的“綠色經(jīng)濟”,使美戰(zhàn)略石油儲備跌至歷史最低點,現(xiàn)在“應當提高美國的原油產(chǎn)量,而非與俄羅斯石油作斗爭”。
俄現(xiàn)實政治學院院長普羅赫瓦季洛夫預測,對全球能源市場的任何干預都會導致油價上漲,而當世界經(jīng)濟走出停滯并開始加速時,石油價格將暴漲,“站在俄羅斯的立場,我們不需要阻止他們自殺”。(記者 韓顯陽)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