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日,在朋友圈里偶然看到這么一則微信:冬日凌晨,某市兒童醫(yī)院急診大廳內,焦急的父母懷抱著被各種疾病折磨的孩子,在寒冬的無眠之夜里,為了同一個期待而無眠、堅持、等待著……
看著同樣的黑夜、同樣的地方、同樣的流程、一個個似曾相識的身影,令人感慨萬千。
聽人這么說過:“女人沒有生下來就是女強人的。女強人都是被逼出來的?!边@話未免偏頗,但細細琢磨一下也不乏一些道理,至少是被被“磨”出來的。
當了媽才知道,服飾有了新的“選擇標準”。生娃前,服飾以“悅己”為標準,什么時髦、什么流行,就穿什么。生娃后,服飾以方便帶娃為標準。純棉、舒適、易穿易脫的才好。高跟鞋?換了!安全的平底鞋才是抱娃“利器”。漂亮的包包?不要!品牌、樣子都不重要,包包要實用性才行。娃的奶瓶、玩具、紙尿褲……一樣都不能少。至于燙頭、化妝品,更是“違禁物品”,一切化學制品都要盡量避免接觸寶寶。
當了媽才知道,年休假有了新的“任務”。生娃前,年休假是每年度假的好選擇??梢员荛_人流高峰,選擇在旅游淡季錯峰出行。不管是自由行還是跟團游,不管是人文古跡還是自然景觀,都是存在記憶中的佳釀。生娃后,年休假變成了“看娃日”。一年內,娃生病、跑醫(yī)院、忙護理,珍貴的幾天休假即使全算上,還會顯得捉襟見肘。
當了媽才知道,自己也可以“力大無窮”。生娃前,提一桶5公斤重的食用油上樓都氣喘吁吁。生娃后,近20公斤重的娃一個胳膊就能抱起。娃生病了,扛著娃跑遍醫(yī)院各個“小窗口”都沒感覺累;幾個小時一個姿勢溜達著“動態(tài)抱娃”,整宿也能輕松地過來,轉天還要繼續(xù)投入工作崗位。生娃前,自己生病都要父母陪同、老公照顧。生娃后,自己提著輸液袋跑去各種化驗、繳費。
當了媽才知道,有種娛樂叫做“有娃生活”。生娃前,什么逛博物館、朋友聚會、同學聚餐、都是“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”。生娃后,娃的喜怒哀樂就成了母親的“晴雨表”,陪娃玩才是最幸福的事。
當了媽才知道,有個地方永遠“徹夜無眠”——兒童醫(yī)院的急診大廳。生娃前,不管多么勞累的一天,晚上能安靜地睡上一覺是件太天經(jīng)地義的事情。生娃后,每每深夜抱著娃來到急診求救的時候,才知道此時此地,竟有這么多和自己家娃一樣忍受疾病的孩子和他們同受煎熬的父母,還有那句不曾說出口的——愛。
當了媽才知道,從此人生多了一份擔當。娃生病了,托著娃的身體,隔著自己和娃身上兩件厚厚的羽絨服,依然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全身發(fā)燙的體溫,無助的淚水瞬時被母親的責任逼了回去。明明是萬分不舍,還必須狠下心來按住娃的手心,配合著醫(yī)生給娃做各種抽血檢驗。刺破娃手指、下針的那一刻,心中默念被扎的怎么不是自己?
也許母親的臂膀沒有強大到掩護孩子們所有的病痛與苦難,也沒有辦法永遠為孩子們抵擋風雨,但只要在有母親相伴的日子里,她們都會為孩子將自己的潛力撐到最大,不管自己原本小小的身軀能否承載這一切。只要為了孩子,她都會甘之如飴。
女子本弱,為母則剛。